匠心铸就供水脊梁——高新水务集团职工参加市技能大赛纪实
发布时间: 2025年10月11日 5

秋分送爽,硕果飘香。在一场展现专业与毅力的较量——2025年石家庄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供水管道工竞赛中,高新水务集团有限公司选派的6名精兵强将,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、娴熟的操作技能和出色的临场发挥,一举夺得团体桂冠。更令人振奋的是,选手杨国强、冯献伟分别斩获个人第一名和第三名的优异成绩,余吉鑫、魏会鹏、冯建龙、李钦宇4名职工也分别取得了个人第四、五、七、八名的好成绩。荣耀的背后,凝聚着他们奋力拼搏的汗水,诠释着对供水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。


千锤百炼铸铁军,全力以赴备赛事


“接口的严丝合缝,关乎着千家万户的水流畅通。”这是高新水务参赛团队的共同信念。自接到大赛通知,集团高度重视,综合管理部和集团下属水务工程公司迅速成立了专项培训小组,制定了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案。

清晨七点,集团的实操训练基地,管钳的转动声、切割机的嗡鸣声奏响了备战晨曲。经验丰富的老将赵利博毫无保留地向年轻同事们传授阀门拆装技巧,每一个动作都力求标准、高效;“技术能手”杨国强沉浸在PPR管热熔连接中,反复调整加热温度、把控熔接时间,追求接口的完美;年轻小将冯建龙初生牛犊不怕虎,在模拟带水安装哈夫节这一高难度项目上,不断挑战安装速度与质量极限,手上磨出了泡也不在乎。

为全方位提升队员的综合能力,培训小组采用了“理论夯实+实操强化+情景模拟”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。白天,队员们挥汗如雨,苦练各项操作技能;夜晚,他们聚在一起,研讨技术难点,交流心得体会。培训间隙,技术人员杜彦肖、张青松等跟踪指导,逐一剖析比赛规程、评分标准、操作细节,确保训练有的放矢。

“我们不仅备赛,更是为提升城市供水保障能力而练。”杨国强道出了大家的心声。备赛期间,参赛团队结合高新区管网特点,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应急抢险、阀门安拆等实用技能训练,真正实现“以赛促学、以学促干”。


昂扬风貌展才华,工匠精神铸品质


赛场上,选手们身着统一工装,工具摆放井然有序,操作流程规范严谨。从管材切割到热熔加工,从阀门安拆到哈夫节带水操作,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专业素养。

“你看他们专注的眼神,那是对质量的敬畏。”裁判组如此评价。在带水安装哈夫节项目中,选手要在5分钟内独自安装DN150哈夫节,达到“滴水不漏”的标准。我们的团队不仅零误差完成,还将作业时间缩短了25%,这种对效率和品质的双重追求,正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。

冯献伟说:“师傅常教导我们,供水管道工的技艺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稳定运行。”这种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,已经深深植根于高新水务人心中。


硬核实力做后盾,水务铁军担使命


优异成绩的背后,是水务工程公司扎实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管理机制的有力支撑。水务工程公司始终坚持“人才是第一资源”的理念,形成了“师傅带徒弟-岗位强练兵-技能大比武”模式,进一步构建“创新工作室”四位一体的技能人才培养链条。

集团近年来投资建设了全省领先的供水管道实操培训基地,引进智能管网模拟系统,让职工在真实场景中提升应急处理能力。同时,建立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挂钩的激励机制,营造了“尊重技能、崇尚实干”的浓厚氛围。

“我们培养的不是单一的管道工,而是懂技术、会创新、善管理的复合型水务人才。”水务工程公司副总经理魏海波说,近几年的培训学习,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、技术过硬的水务铁军。


业务能力见真章,守护供水生命线


赛场上的辉煌,源于日常工作的千锤百炼。水务工程公司承担着高新区供水管网建设、维护和应急抢修重任,近年来先后完成多条新建市政给水管线的建设任务,管网漏损率低于国内同行。

“供水管道工是默默无闻的城市守护者。”水务工程公司总经理巩学雷表示,“我们的工作平凡却不简单,每一个接口、每一段管道都连接着市民触手可及的幸福与安心。”

荣誉是新的起点。参赛选手表示将继续立足岗位,脚踏实地,大力弘扬工匠精神,锤炼业务本领,为城市供水安全保驾护航,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书写更加精彩的水务篇章。  (水务工程公司   杜彦肖)